「校園不應讓人恐懼」

 

 


Angeline剛滿18 ,幾年前,她在吉隆坡讀書時因為小組作業掀起爭執,繼而受網絡欺凌,飽受困擾。最後,雖然事件在友人調停下平息,但已為她留下陰影:「你永遠不能收回你在網絡上發表過的言論,一個字已足夠徹底傷害別人,我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。」現在,她是青年記者,曾就網絡欺凌發表多篇文章,希望惹起公眾關注,幫助跟她有同樣經歷的青少年。

 

最近,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發表An Everyday Lesson #ENDviolence in Schools報告,內裏提及一項在英國進行的研究,發現在超過十萬名受訪者當中,絕大部份網絡欺凌受害者同時在現實社會被欺負,像Angeline在網上被攻擊,上學亦被刻意杯葛。而校園暴力當然不僅限於網絡,根據上述報告,全球有半數13-15歲學生曾在學校受到不同形式及程度的朋輩欺凌,如肢體傷害和言語侮辱等。更深一層,體罰、性別異同帶來的性侵害等也屬校園暴力,目前約7.2億學齡兒童生活在缺乏全面校園體罰相關法律保障的國家,他們上學時亦缺乏應有保護。

 

校園本是安全、理想的環境讓兒童及青少年接受教育,盡展潛能,然而校園暴力仍然天天上演,很多青少年如Angeline已開始與師長及政府等攜手改變現況,努力讓學校恢復和平,UNICEF亦透過與多個伙伴合作的項目「#ENDviolence」協助他們對抗校園暴力,積極建立讓兒童不再恐懼的世界。

 

原文刊登於2018915日《頭條日報》「細路主場」專欄

 

思考問題:

  1.      為何Angeline讀書時會遭受網絡欺凌?事後,她有何感覺?

  2.      目前約有多少名學齡兒童上學時缺乏應有保護?除了體罰,還有甚麼屬於校園暴力的類型?

  3.      面對校園暴力,Angeline如何應對?(提示:想想她現在的身份)UNICEF怎樣應付這惡劣情況?

 

延伸閱讀:

UNICEF HK2018 - 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小冊子

 

 

 

 

 



教材 下載
「校園不應讓人恐懼」

出版年份:2018年

課程連結:
- 生活與社會科
- 早讀課

 

 

 

你可能喜歡

教案
認識兒童權利
教案
SDG工作紙:地球百人村
教案
Kahoot! 兒童權利線上遊戲
主題活動
《兒童權利公約》海報(兒童版)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