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撲水」不再

 


九歲的亞歷來自南蘇丹,他趁學校午飯時間到太陽能水泵取水回家——他仍然記得以往在一個非常陡峭的山坡上取水的經驗,每天頂多跑兩、三次,水還不夠一家人應用。南蘇丹生活環境及水平十分原始,太陽能發電是相對更合適的方案。太陽能供水系統易於社區維護,很少發生故障,不需要昂貴燃料供應。最重要的是,它是一種環保技術,對環境影響最少。

 

UNICEF25年前已在沒有電網的國家或地區引入太陽能供水系統。隨着科技發展系統已日益普及。目前UNICEF在約35個國家使用太陽能水泵,並計劃擴大規模。由於衝突和局勢不穩,現在全球仍有1.8億人缺乏足夠食水。例如南蘇丹經歷三年戰爭,就有近半供水點陷入危機。一個水泵,改變的除了是令更多人方便取用乾淨食水,還令更多兒童免卻來回取水或尋找水源的時間,可以在安全、衞生的環境下生活,同時可重返校園、專注學習,享有他們最基本的權力。我們期望,透過改善食水、環境及個人衞生、營養及健康等方面,守護兒童權利,讓他們茁壯成長。

 

了解更多:https://www.unicef.org.hk/in-south-sudan-off-grid-communities-turn-to-solar-power-for-clean-water/

 

原文刊登於2018811日《頭條日報》「細路主場」專欄

 

思考問題:

  1. 亞歷以往是怎樣取水?你有類似的經驗嗎?

  2. 這些遭遇對亞歷的兒童權利有甚麼影響?(提示:正面/負面?哪些方面的權利?

  3. 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水有甚麼好處?

  4. 現在全球大約有多少人缺乏足夠食水?你認為自己可以怎樣幫助那些生活在食水危機的人?

 

延伸閱讀:

UNICEF HK2018 - 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小冊子

 

相關影片:

UNICEF -  為了清潔食水, 您會走多遠?

 

 

 

 

 



教材 下載
「撲水」不再

出版年份:2018年

課程連結:
- 生活與社會科
- 早讀課

 

 

 

你可能喜歡

教案
網上講座影片:食水、公共衞生與兒童
學生行動
校園活動指引:WASH
專題文章
一杯水的距離
專題文章
「撲水」不再
返回頂部